自己能做的都要去做,不能做的,那就要利用扶摇会馆聚集的人才,让他们集思广益,人多力量大,在这个时代是颠扑不破的真理。
当自己能做的都做了,剩下来就是等郑和回国,然后是下一次的下西洋。
总之,要靠郑和把当今世界最领先的技术和人才,都给拐回大明,用整个世界的先进知识和能量,把大明推进工业化时代。
永乐五年的五月,在黄昏准备动身去顺天之前,文渊阁那边传来了好消息。
编书工程基本完成!
剩下的都是一些誊抄的工作。
这些誊抄的工作,作为编书最高领导之一的解缙,当然没必要再盯着了,于是这位大明第一大才子,终于有更多的闲暇时间,在朝堂上为他的仕途奔走了。
因为解缙一直支持朱高炽,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,别说文渊阁,就是其他部门也都清楚——解缙的情商确实不高,根本藏不住事。
在文渊阁编书就编书,在确定朱高炽为太子前后,他曾屡次上书,尤其是朱高煦和朱高燧没去就藩,解缙曾上书也“愈格破规也”,让朱棣很是恼怒。
是以之前朱棣给内阁成员赏赐二品纱罗衣,作为内阁成员之一的解缙却没有。
这一日解缙去乾清殿求见太子朱高炽。
其实就是想请朱高炽去章折到顺天,请陛下回来检阅编修的全书——书是编好了,如此的功劳,你总得让陛下看见。
朱高炽闻言也是头疼。
有一说一,解缙有大才,但功利心也确实很重,让人很是无语,你说你编修了全书,功劳放在那里,急这么一天两天有用?
其实倒是误会了解缙。
对于其他人而言,一天两天真不重要,但解缙等了太久,从洪武等到了永乐,这些年的煎熬,尤其是在功成名就的现在,他是再也按捺不住了。
而且解缙清楚,当这本全书展露世人面前的时候,他将是这大明朝堂最耀眼的人。
那一天,不会太远。
于是……
这位大才子膨胀了。
无巧不成书,和他一起去见太子的,还有因为被弹劾从礼部尚书贬到礼部郎中的李至刚,他和解缙可不对付。
起因是朱棣册立朱高炽为太子后,让李至刚兼任左春坊大学士,在东宫讲筵当值,与解缙先后去讲。没过多久,李至刚又因犯过入狱,不久获释,被降为礼部郎中。
至于他和解缙之间的恩怨,大概就是在东宫讲筵上产生的,其实读书人那点屁事儿,大多都是些羡慕嫉妒恨引起来的。
曾经的礼部尚书,如今成了郎中,而自己却要因为编书一事青云直上,解缙此刻眼里看李至刚,是俯视、蔑视的。
一同出乾清殿后,两人又不知道说了什么。
反正最后李至刚铁青着脸,而解缙么,哈哈大笑意气风华不可一世的昂首而去,仿佛得胜的大公鸡,但他却忽略了李至刚眼里的怨恨。
解缙确实不可一世了。
这之后的几日里,解缙看谁都鼻孔朝天,他甚至认为他就是朱棣的“魏征”,是以哪怕是在内阁,对首辅黄淮也是如此,言辞之间不无得意,虽然大家心知肚明,解缙要高升是事实,但他如此狂傲,还是引起了一些非议。
恃才傲物者,很难会灿烂落幕。